——访玉柴高级技术顾问李勤博士
“九五”、“十五”期间玉柴先后获得39项专利玉柴近些年每年研发投入达2亿元以上自主创新不是“独角戏”,而是“集体舞”
李勤博士
2005年,在中国内燃机行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玉柴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21亿元,产销各型柴油机26.75万台,同比增长22.73%;市场占有率同比增长4个百分点;出口达1700万美元,同比增长96%,创造了令行业称道的“玉柴现象”。
在分析玉柴脱颖而出的原因时,玉柴董事长晏平不止一次表示:“技术创新领先是玉柴的竞争优势,也是支撑玉柴2005年取胜的关键,科技创新历来是玉柴的动力之源。”
技术和产品创新领航
与国内其他发动机厂不同,玉柴是独立的柴油机制造商,并不隶属于某个整车厂,因此也没有直接的市场保障。
据了解,“九五”、“十五”期间,玉柴围绕节能和环保两大主题进行开发,先后获得39项专利。2005年新领导班子上任后,确定了科技领先的产品开发战略,通过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体系、加大技术创新激励等手段实现产品开发的先进性和适用性。于是,玉柴在国家排放法规实施之前,提前向市场推出欧Ⅲ、欧Ⅳ机,YC6G、YC6L国Ⅲ机和LPG机大批量入主北京、深圳公交;建成目前在国内柴油机生产企业中惟一欧Ⅲ排放测试平台;开发成功我国首台4W微型轿车柴油机,并成功配套多个车型。
“玉柴十分重视企业的研发投入,近年每年投入可达到2亿元以上。”玉柴高级技术顾问李勤博士告诉记者。据他介绍,玉柴在发动机及零部件的研究、设计、开发、试制及检测上有很强的实力,拥有首批国家级企业研究开发中心,同时与国内众多的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互惠互利的战略联盟。
玉柴高层认为,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多年来,
玉柴集团始终贯彻“以人为本”,为科技人员推出了专业技术岗位津贴、科技人员激励年薪、新产品奖励提成等激励措施,从而在玉林这个地处中国西南、交通不是很便利的小城聚集了一大批内燃机行业的专业人才。“我就是被玉柴自主创新的广阔舞台吸引来的。” 李勤笑着表示,他曾经留学德国,是内燃机行业的技术专家。
有玉柴特色的国际合作
“一提自主创新,便恨不得每个零件都自己做,这是不可取的,踩在巨人的肩膀上才可能成功。自主创新不意味着闭关自守。”李勤这样诠释对自主创新的理解,“玉柴在每一个产品领域,一定要与国际上最好的公司合作一次,通过交流学习,企业水平可以得到迅速提高。”据悉,玉柴与奥地利AVL公司、德国BOSCH等著名发动机开发和技术咨询公司强强联合,确保公司产品技术与世界先进技术对接,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有专家认为,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不够。日本的企业用1元钱引进技术,要用7元钱来消化;而我国企业引进技术的费用虽巨大,在消化技术上投入却太少。记者发现,这一问题在玉柴并不存在。
“照搬国外的技术,在中国肯定行不通。”李勤强调。玉柴在技术引进后需要进行大量的可靠性研究和试验,实现技术本地化。“中国的基础设施和环境条件与国外有很大不同,一项技术即使在国外的环境中成熟了,也不意味着在国内市场的可靠。因此,必须进行广义深度机械开发。”李勤说。例如,玉柴研发的欧Ⅳ柴油发动机引进的只是德国概念,为了适应中国市场需求,玉柴针对抗硫性、低温环境等情况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李勤向记者透露,事实上玉柴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大包大揽的引进技术,目前的产品开发只是把概念开发委托给国外做,后续的工作全部由玉柴的技术团队负责。
服务产业链
在玉柴看来,自主创新不仅仅是玉柴的“独角戏”,而应该是包括玉柴服务的客户和为玉柴服务的供应商在内的“集体舞”,即实现产业链每一个环节的自主创新,以达到共赢。“向产业链服务,否则发动机行业不会真正实现价值。”李勤告诉记者。“我们的客户和供应商技术相对薄弱,因此玉柴一直协助他们开发,尤其是在同步开发中帮助我们的供应商。”
一位熟悉零部件行业的专家指出,实际上“玉柴现象”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源于玉柴对于产业链的关注。一方面,对客户的关注有助于市场拓展;另一方面,目前国内无论是整车厂还是主机厂,能够主动提出帮助供应商并真正做到的企业不多,而未来国内汽车市场的竞争更多的是供应链的竞争,玉柴此举无疑占据了很大优势。
实际上,不仅是玉柴本身,整个玉林市正在兴起了一股以玉柴为龙头的机械产业集群运动。 今年2月27日,正在规划建设中的玉柴工业园迎来了首批22家签约入园玉柴配套企业,从而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库存和运输环节,便于全过程产品质量控制,增强玉柴及其配套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满凯艳)
摘自《
中国汽车报》
2005年5月8日第A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