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柴人才机制创新吸人才
从北京出发,经过近4个小时的飞行到达南宁,再驱车3个小时才能到达玉柴总部所在地玉林。这个无任何地缘优势、经济又不发达的小城在吸引人才方面并无优势,但玉柴却汇聚了一支以上海交通大学内燃机研究所所长卓斌教授、从德国归来的内燃机专家李勤等为首的技术人才团队。
2005年,玉柴又招聘博士、博士后5名,硕士研究生13名,国家重点院校应届毕业生614名,高级管理人员5名,中层管理人员7名。这些科技人才与管理人才为玉柴创造行业领先的业绩做出了突出贡献。
是什么让玉柴能吸引并且留住这么多人才?2月19日~23日在玉柴深入采访期间,只要遇到外来人才,记者都要问他"为什么选择来玉柴"的问题,答案不尽相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的核心:玉柴有干事业最好的舞台,各项*策能激发他们最大的能动性。记者选取了三个最具代表性的采访对象,通过他们的回答大家就能明白玉柴吸引人才的奥秘。
龚海:我们的人才激励*策很独特
玉柴股份公司副总经理龚海为记者介绍了玉柴的引才、用才和留才机制。"聚天下英才,创玉柴伟业"是玉柴全球人才引进观,"尊重、爱护、发挥、发展"是玉柴的用人方针,"以人为本"是玉柴的企业理念。在人才使用上,玉柴完全打破论资排辈的观念,大胆提拔使用优秀人才,已经有几个30多岁的年轻人被提拔到副总一级。
玉柴的薪金水平很高,据说有一位硕士毕业生来到玉柴仅一年,就完成了买房、结婚两件人生大事,他现在月薪可达1万元。玉柴。同时,对拔尖人才采取协议购房、人才奖励基金、激励年薪、企业年金制、项目奖励金、汽车补贴等有效激励措施。这些项目平均下来,拔尖人才年收入最高可达几百万元,低的也有几十万元。
2005年11月5日,玉柴拿出400万元重奖科技人员,由晏平董事长亲自签发嘉奖令,隆重召开了重大科技进步颁奖大会,对2004年做出重大贡献的科技进步先进集体和个人予以重奖,在6M机开发项目中做出重大贡献的钟玉伟和在欧Ⅲ机(4C、6C、6L)开发项目中做出重大贡献的卓斌,荣获"玉柴重大科技进步个人一等奖",分别获得奖金30万元;在6L缸盖裂纹攻关项目中做出重大贡献的钟洪文,获得"玉柴重大科技进步个人二等奖",奖励10万元;6M机开发项目小组、欧Ⅲ机(4C、6C、6L)开发项目小组,同时荣获"玉柴重大科技进步集体一等奖",分别获奖金70万元;4W模具开发项目小组、四气门铸造技术攻关项目小组,双获"玉柴重大科技进步集体二等奖",分别奖励40万元;6L缸盖裂纹攻关项目小组获得"玉柴重大科技进步集体三等奖",奖励10万元。
卓斌:玉柴的舞台吸引了我
卓斌教授是国内内燃机领域的柴油电控技术的著名专家,早年留学英国,他拒绝了英国几家公司的高薪聘请,毅然回到上海交大,担负起培养中国电控内燃机人才的重任。
1998年~2003年曾在泛亚汽车技术中心任职,2004年到玉柴工作,担任股份公司董事长高级技术顾问。
他告诉记者,两个原因让他选择玉柴,:一是因为玉柴是自主品牌企业,合资企业的研发基本上是本土化的开发,"你想做什么,人家并不一定让你做什么";而自主品牌企业的开发相对更接近于原创性开发,更具挑战性和成就感。二是玉柴的领导班子非常重视技术,在技术战略上站得高、看得远,给科技人员非常大的空间。
"玉柴目前已是中国的玉柴,它的触角遍及全中国和世界部分地区,玉柴的舞台吸引了我,这个舞台足够大。"说这话时,卓教授的眼神很笃定。
冯静:玉柴让我学以致用
采访冯静的时候有一个小插曲。进入技术中心副主任室后,一个一身红衣、梳马尾辫、看上去很年轻的女孩子起身为记者倒水。记者以为她是主任的秘书,于是在沙发上静坐。直到其递上名片,才知道原来她就是我们的采访对象———玉柴股份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副总设计师。
一番交谈后记者得知,她是重庆人,在上海交大读的博士,毕业后来到玉柴,是玉柴欧Ⅲ发动机研发的主要负责人。"现在的研发人才应该分成两种,一种是真正想干点事儿的,一种是想赚钱的。"冯静说自己属于前一种。玉柴为她提供了一片非常广阔的天地,做出成绩来马上就能得到认可,并体现在产品上。"在这里能充分应用我所学到的知识,所积累的一切都是财富。而且玉柴的待遇不错,可以让我没有后顾之忧,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她告诉记者,爱人杨博也在玉柴从事管理工作,现任集团副总经理。他们的孩子8岁了,学习很优秀。在他们眼里,玉柴就是家,玉林就是第二故乡。
(贺北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