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柴新班子确定了科技领先的产品开发战略,通过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体系、加大技术创新激励等手段实现产品开发的先进性和适用性。
“玉柴现象”破解自主创新之题
用当下时髦的一句话来形容广西玉柴上万名职工近来的心情,只有一句话——“那是相当地舒坦”。
2月底,该集团第1000台欧Ⅲ柴油发动机下线。与此同时,该集团还推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欧IV柴油发动机YC6L350-40。
玉柴人心里的“舒坦”显然不止这些。2005年玉柴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21亿元,产销各型柴油机26.75万台,同比增长22.73%;市场占有率同比2004年增长4个百分点,居行业第一;出口收入达到1700万美元,同比增长96%,创造了被行业称道的“玉柴现象”。
是什么成就了逆势而上的玉柴?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创新尤其是自主创新是打开这个谜团的钥匙,而“玉柴现象”更为我国企业实现自主创新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样板。
“21世纪最缺的是人才”
“玉柴是发动机的摇篮!”一大批行业顶尖人才宁愿放弃沿海城市和大都市的繁华,把玉柴视作“第二故乡”,为玉柴的光辉事业挥洒着青春与生命。这一切得益于玉柴独特而不断创新的人才机制。
刚刚30岁出头的冯静是开着新上牌的“酷派”跑车来的。“这车是我刚买的”,这位年轻的副总设计师提到自己的新车按捺不住地喜悦。谈起玉柴的人才大计,她深有体会。冯静是1997年毕业的全国统招硕士生,2000年她考中了上海交通大学
更为重要的是,玉柴成了行业里的科研宝地。“凡是搞柴油机研究的,都愿意来玉柴扎根!”冯静这样告诉记者。而冯静的导师、国内同行业的大
“21世纪最缺的是人才!”电影里的一句台词成了玉柴董事长晏平最关注的一个问题。玉柴地处广西边陲城市玉林,既不沿边又不沿海,如何吸引更多的人才扎根玉柴?“聚天下英才,创玉柴伟业”。玉柴公司不拘地域,大力吸纳和引进国内外人才。2005年,玉柴共招聘博士后博士5名、硕士研究生13名、国家重点院校应届毕业生614名,引进高级管理人员5名、中层管理人员7名,其中4名为对外公开招聘人才,正式启动玉柴集团广泛吸纳人才*策。
2005年11月4日,玉柴拿出400万元重奖对在6M机开发、欧Ⅲ机(4G、6G、6L)开发、6L缸盖裂纹攻关、4W模具开发、四气门铸造技术攻关项目中为玉柴做出重大贡献的集体与个人,其中个人奖励最高金额为30万元(税后)。11月5日,该集团举行首届玉柴重大科技进步奖颁奖大会,对70多位获奖人员颁发了奖金、奖章、奖状。
即使这样,有过五年上海通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工作经历的
玉柴实施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文化留人等一系列留住人才的策略,采用拔尖人才协议购房、激励年薪、项目积分奖励、新产品奖励、汽车补贴、重大科技进步奖、企业年金制等有效措施留住了各类人才,人才流失率远低于位处发达地区的诸多同行企业。